大规模疫情对教育预期成果的影响
在培育专才方面,凡教育学府或机构都不仅追求让受教者发展个人所长,同时也会制定国人在完成正规教育后可预期的特定成果。根据新加坡教育部推出的【21世纪核心能力与素养及学生学习成果新框架】(Framework for 21st Century Competencies and Student Outcomes),我国的教育目标是培育每一位学生具备良好的自我意识和健全的道德观,同时也拥有必要技能与知识,以迎接未来的挑战。他们也将成长为有自信、能自主学习、积极做出贡献和关怀他人的公民。这个框架的核心价值为:尊重、责任感、正直、关怀、坚韧性与和谐。
【21世纪核心能力与素养及学生学习成果新框架】(图片来源:新加坡教育部)
冠病疫情确实打击了我们社会每个层面,同时也促进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大规模疫情会如何加速教育教学法的变革?教育学府或机构将如何继续调适,并为面向未来的其他流行性疫情而作足准备?为此,我们提出了三个切题的关键问题:
大规模疫情会如何影响预期的教育成果?我们能否辨识疫情对教育的负面与正面影响?
我需要实施哪些“后疫情”措施,以减轻或克服疫情对教育的负面影响,并达到预期的教育成果?
有什么途径可用以扩大“疫情后”的正面影响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成果?
两种主要发展
保持社交距离的需要所带来的两个相互关联的发展:
(1)居家或远程学习;
(2)教师与学生通过数码平台连系。
虽然这两种发展是相互关联的,但各自所产生的问题则需要不同的处理方向。
居家学习
正如我们最近所经历的,大规模疫情导致各地封锁持续几个月,教育学府和机构被令停止在校授课。但学习不能因此停止,于是教育学府和机构加速并加强推行居家学习。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这个发展对他们的社交和心理方面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学生们可能不再感受到学校环境所提供的支援结构与刺激。长期缺乏面对面的社交互动将可能导致孤独感和发育迟缓,因此可能会产生焦虑、畏惧感、情绪低落、社交恐惧症,社交尴尬感和文化疏离感。
此外,对于倾向体验式学习的学生而言,居家学习带来更多学习困难,甚至可能造成学习与发展的障碍。倾向体验式学习的学生通常需要通过与同伴们进行面对面沟通,以便进行协作式的学习。有些学生甚至需要与老师进行一对一的深入指导。
另一方面,减少实际在校的时间也可能有助于减少同侪压力和欺凌等负面问题。那些已掌握自主学习能力又能自我激励的学生,居家学习让他们磨练自己的组织能力与纪律,使他们更积极学习。
从父母或家庭的角度来看,居家学习蕴藏着促进家庭凝聚力的潜力,前提是父母亲必须能适应与掌握管理和指导孩子的新技能。学生们不再将大部分时间投注在课业和活动上,而是更多转向学习生活技能。社交活动也转而以家庭为主,特别是三代同堂的学生们,他们有更多机会与祖父母们作跨代的交流。
另一方面,家庭生活也面对各种新挑战:父母必须兼顾工作及督促孩子的课业。灵活性工作安排配合学校详细的上课时间表,对家中所有成员的时间管理大有帮助。少了老师们在学校的定时督导,家长们实际上变身为家中的老师,他们需要自我充实并广泛搜集资源,以便能回答孩子们在课业方面的提问。此外,家长们还必须有办法解决家居网络连接及登录网站的各种技术难关,这些琐碎事即耗时也令人沮丧。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为了让学生们保持投入感,他们需要投注额外的时间备课,以便在课程排序、讲课的速度、教学法的选择和应用等方面适应学生们的学习需求。由于教师们只能通过学生的在线表现和作业来监督他们的学习进度,只有通过与家长更频密的互动,教师们才能更理解学生们的学习需求。为了制作具说服力、引人入胜的数码学习教材,有些教师必须改善个人的沟通技巧及加强电脑科技的应用能力,这些多少也构成了他们的教学压力。有别于实体教室环境,教师们在居家学习环境下必须在上课时与学生进行个别及时传讯,这导致教师们的注意力被分散,因此讲课及回答学生提问的速度也放慢了。
数码学习法与数码鸿沟
我们所面对的挑战是如何营造一个拥有适当资讯科技设备和支援、宜于学习的家庭学习环境。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因狭小拥挤的居住环境、没有合适的家具和资讯科技设备而被迫处于劣势。国家的资讯科技基建必须能提供合理上网速度、易于使用且价格合理的宽频服务配套。在新加坡,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IMDA)推出了 NEU PC Plus计划,这项计划让低收入家庭能以津贴价购买电脑和三年免费订购宽频服务。在最近的阻断期间,教育部也以借用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约12,500台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以及1,200台上网设备。简而言之,减少面对面互动时间和强调自主学习对个别学生、父母和老师所造成的影响截然不同,其差异也可能甚至很大。从以上种种迹象显示,完全依靠居家学习并不是办法。我们一方面需要维持安全距离以尽量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另一方面也需要为取得正面的教育成果进行面对面社交互动。要在这两种需要之间取得平衡,我们有必要采取某种形式的缓解措施。
缓解因素
我们需要通过与同伴进行互动才能学习到社交文化的规范。人类的天性是通过面对面的社交环境学习如何与同伴互动,这是无法被在线互动所替代的。因此,我们主张必须重新思考在疫情下的新社会规范、行为模式和学府运营模式。
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在保持安全距离要求的情况下,以超越常规思考的方式,按学生与总体建筑面积比率(GFA)重新计算学校的学生密度。学校的课程、教学法和建筑设计要求建筑师研发出一个以活动密度为主的新模式,根据这个新模式,学生们将根据所进行的活动被分隔成较小的组。若采用分布式模式,学生们将分别在学校和家里进行学习,例如一半时间在家,另一半时间在校内进行学习,这将降低病毒传染的风险。
对抗疫情所需的坚韧性中也包含某种程度的伸缩性,即适应各种情况的能力。因此学府设计有必要根据分布式模式而进行换向思考。在这个模式中,学府将采用一种混合式教学法,平衡收纳了实体在校学习及数码学习两方面的优势。这种模式让教育活动有能力面对各种疫情和健康状况,而不会对教育成果产生不利影响。这个模式至少能带来的一个新的教育成果,就是使学生、他们的家人和教学社区更具韧性。
在线学习的新焦点
随着学习活动转而在线上进行的趋势,我们可以将焦点转向学生的社会行为。在线平台有利于创建更大的社交网络,学生的互动不再仅限于学校的范围,而可能包括校外的社区。
由于越来越多的社交活动在线上进行,这将衍生出一套新的文化规范,而我们也因此需要学习新的关系管理技能。学生们的自我意识可能会提高,并更懂得在社交机会出现时充分利用这项优势;这也会有助于他们发展更优质的友谊。
虚拟现实(VR)技术的演变可能有助于补足强制性居家学习期间学生所缺乏的社交互动。对于年幼的孩子,父母还可以借此充当虚拟的在线玩伴。
在校学习的新焦点
学校若采用分布式学习模式,教师们必须采用在线学习无法提供的学习方法,尽量善用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时间。这个模式的重点是一对一教学、协作式和动手学习,以及体育活动。
当然,所有上述内容都是在保持安全距离、以小组进行活动、错开上下课时间、及进行联系追踪等大前提下进行的。
扩大优势
21世纪社会所要求的个人能力是与科技相关联的,因此我们应将强制性居家学习视为个人发展的机遇。这种学习形式所需要的技术已经存在好一段时间了,但是社交和个人行为的转变却远远跟不上技术演变的步伐。如今,个人行为已被迫加快脚步,我们也应该看看如何借机会增强我们的21世纪个人能力。无可置疑的,疫情凸显出我们需要培养独立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其他需要磨练的基本技能是沟通、协作方法和掌握信息的技能。
随着我们更依赖科技来补足社交联系的缺乏,我们的社交网络和社群之间的分野可能会变得模糊 - 我们的学校社群可能会扩展到国民之间的互动,最终甚至可能发展成跨国界的地球村关系。
目前,各大学府极重视科学、科技、工程、数学(STEM)等四大领域的学习与研究,为的是能克服大规模疫情所造成的限制。
上述焦点也有助于品格发展,培养具批判性和创造性思想的学生。国民若能普遍拥有这些特质,他们将有能力预见并更好地应对威胁,并懂得抓紧机会实现可持续的社会经济效益,这无疑将使任何国家受益。
结论
为了确保教育所预期的成果在大规模疫情后能实现,这将需要花费一些时间进行认真的调整和规划,以在居家学习和在校学习之间取得最佳平衡。我们的挑战是如何抓紧这次疫情所创造的机会,对21世纪的教学法进行必要的加速变革,为的是培养具有适应能力的个体,让他们在瞬息万变的数码时代中不但能生存,并取得成功,同时也坚守他们的核心价值。
在CPG,我们明白过渡时期所带来的挑战和障碍,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为正面变革将为教育界带来的潜力和机遇而感到兴奋。我们相信,引导国家前进的许多方法之一是科技与都市环境的结合。在我国的“智能国家”愿景中,所有国民都能掌握并驾驭数码科技,所有未来的房屋都是智能房屋,所有的教育设施都将成为具有抵抗大规模疫情能力的智能校园。我们将在以后的博文中分享有关这些主题的更多信息。
撰写者:
陈平志, 高级副总裁 | |
杨宏博, 副总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