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CPG iBUILDSG 年轻领袖得奖者:陈嘉文与王彦翔 的对话访谈

左起:王彦翔和陈嘉文双双获得 iBuildSG 青年领袖奖

《与…的对话访谈》是一系列汇聚了CPG集团内部专才与世界各地的合作伙伴的励志姓对话文摘。

建筑环境(Built Environment简称BE)在过去数十年间发生了巨大的蜕变。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非常拥挤、城市化的世界,人们对建筑环境的期望也不断演变。此外,新冠疫情的出现也启发我们对建筑环境产生了新的认识。

在新加坡,虽然建筑设计业的新技术和机遇正在改变我们的建筑景观,但人才仍是这个行业维持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冠状病毒疫情演变成新常态,当代的业内专业人士需要学会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和考量建筑环境的未来,同时,继续向下一代建筑人才分享知识、提携并激励他们。

我们与集团内两位年轻工程师王彦翔(高级首席工程师)和陈嘉文 (首席岩土工程师)进行了访谈。他们在今年早些时候荣获了“iBuildSG 青年领袖倡导者奖” 。该奖项是新加坡建设局(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Authority)青年领袖计划 (Young Leaders Programme) 的一部分。听一听彦翔和嘉文对他们在行业中的角色以及对演变中的建筑环境业 (特别在疫情笼罩中)的看法。

编者:彦翔,嘉文,你们好!首先恭喜两位荣获 “iBuildSG 青年领袖”倡导者奖。请说一说你们如何获得提名以及你们的作品对行业的贡献。获得这个奖项对你们来说有什么意义?

嘉文:谢谢你!这一切得从4年前说起了。当时公司提名了好些同事参加“青年领袖计划 (YLP)” 。我与彦翔获选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多名青年领袖 (YL) 一起参加集训。我们的任务是支援即将推行的 “行业转型蓝图” 中的各项行动。凭借 CPG 在多领域项目方面的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我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出发,为 “制造与装配设计” (DfMA)的构建做了一些改良。我的建议中有一部分是呼吁重视以成效为准的测量而不是以科技为主的标准方案。我的另一个构思是重新审视业界的承包模式以推动创新和生产力。至于得到这个奖项嘛…… “iBuildSG 青年领袖” 颁发了倡导者奖给我们,是认可我已成为对这个工业社群有所贡献的成员。我们将与同事们共同建立更坚毅的战友之情,并肩同行,与这个行业共渡一切难关。

彦翔:能获得这个奖项我感到非常荣幸。这奖项表扬以某种方式——无论是与政策或社群外展相关的活动,如:绿色倡议或参与学术课程论坛等 —— 而对促进建筑环境业做出贡献的个人。这些活动大多是源于我和嘉文的个人兴趣。我们热衷参与其中的多项活动,包括:有关“行业转型蓝图” (ITM) 的专题小组讨论和为大专生提供指导等。有幸的是, CPG 的管理层也非常支持我们并特准我们在办公时间内参加这些活动,这对我们最终能获奖起着非常大的作用。这个奖项对我来说意义重大,因为我认为它是业界对机电工程师的贡献给予认可的一个开始。工程师们大多数时候都埋首处理支援设施的事务,因此除非发生严重故障,否则多数人往往不会“欣赏”幕后建筑服务的贡献。因此,这个奖项对像我这样可能处在众人视线以外的工程师来说是一分莫大的鼓励。

 

编者:你们初次踏入这个行业至今,建筑环境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嘉文:我不敢说自己在建筑环境业工作了很久… 但我所看到的变化是惊人的!在过去的 5 年中,我见证了绘图技术从二维进步到三维(CAD 绘图到 BIM 建筑信息模型),而在过去的两年之中,随着 DfMA、集成数码传输(IDD)和绿化或智能建筑的快速采用,这个行业确实发生了全面的转型。建筑环境业传统上被视为落伍的行业,我的意思是我们确实仍在使用古罗马帝国时代的建筑材料——没错,就是混凝土!实际上让我印象深刻的是 BIM/IDD带来的转变。如今我们可以通过 Zoom 视讯会议,展示重叠图层的三维建筑物模型。今后我们将如何从这里继续演化,这个可能性是惊人的!

彦翔:我看到现在人们更重视环境可持续性和拥有健康人生。过去,我们基本上是根据技术要求而进行设计。现在,我们的设计需要考虑更多的环境因素,例如节能的需求和照顾居住者的福祉。好比说,透过绿⾊建筑⽩⾦级的评级我了解到我们公司的众多项目,如:关税局行动指挥部大楼等,这些新的因素和新的要求对我们的行业来说日益重要。像麦波申疗养院及工商小学等项目,文明就采用了更多BIM 建模作业。

 

编者:在 CPG 的工作经验如何让你成长为一名工程师?它如何帮助你为建筑环境业做出贡献?

嘉文:CPG 是一家跨越整个价值链的多学科企业,在这里让我有难得的机会从宏观、生态系统层面体验建筑环境设计。它让我打破了孤岛思维,从深广宏观的角度审视我自己的作业。譬如我在设计结构时,不会仅考虑老板的吩咐或客户的要求;我的设计力求提供价值,通过应用工程原理解决物理方面的挑战和限制,以期为周围的所有人提供卓越的服务。

彦翔:在CPG我一直广泛地接触不同性质的项目。这里有很多发挥的机会,我们也随时乐于迎接挑战。我的团队对我很包容,创造了一个有助于我成长、富有凝聚力的环境。自从加入公司以来,我都有幸能参与本地和海外的公共和私人项目。从业13年至今,我现在已能与各项目参与者融洽共事,例如与同事和项目参与者等讨论各类项目实施方法的利弊。

 

编者:作为一名在建筑环境业工作的年轻工程师,你认为最近的疫情在哪些方面影响了你?

彦翔:在疫情下,我们的工作范围扩大到包含抗疫情的设计。冠病疫情迫使我们比以前更懂得灵活变通。除了在极短时间内学习新技术和熟悉抗疫设计的指导原则外,我们仍需在减少实体会议的限制下与工地作业保持同步。正因为如此,我们想出了许多在逆境中如何照常运作的替代方案和想法。例如,录制几个人在现场演练的视频就能远程进行工地检查或为客户提供实物模型展示。这个方法一开始试行时很有趣,因为我们需要边走边向镜头解释,这就足以有趣地表明,我们的作业方式可以有其他办法可行。

由于我在 CPG 的工作围绕着各项目的日常运作和管理一支工程师团队,这次疫情让我更了解客户、承包商和同事对工程不同角度的需要,以及疫情对他们的影响。在客户层面,我们不能以“因为新冠病毒疫情所以我们不能这样做或那样做”为借口,而是确实地解决他们的问题。在承包商层面,我们需要确保项目能重回正轨,同时确保将工程损失降至最低。对于我们的同事来说,各人都有自己关心注意的事情,像应对各样居家办公的挑战就是个实例。

这些经历让我确信疫情无法阻挠我们的工作。相反的,它让我们有机会以更多前所未有的方法来完成更多工作。

嘉文:疫情改变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它让空间规范的出现了范式转变。从设计的角度而言,建筑环境业的专业人士发现自己需要快速演进,好为世界现在面临的艰巨挑战提供答案。在 CPG,我们也面临着同样的挑战。其中我们觉得挺有意思的集体成果之一,是创建了一份《CPG防疫韧性设计指导手册》,其中收录了过去所有项目中提炼出的最佳实践。手册旨在为建筑环境项目适应不断变化的安全和健康考量方面提供指引。

除了设计理念,我亲身体验了疫情为建筑环境带来的演变。数十年来,建筑环境业在采用新技术和工具方面进展缓慢,但这次疫情迫使业者迅速采用许多能使人们在工作时更安全、更愉悦的应用程序和概念。业者对硬盘拷贝文件的需求在一夜之间就消失了,许多管理流程也转换为电子化工作流程。这不仅加速了工作进展,更减少了我们的纸张用量,这是另一更具可持续性的作法。也许这将为更大胆的科技概念——如区块链技术——铺路?

疫情期间,人们的工作效率有所提高。由于保持社交距离是保护社会的关键措施,大家因此被迫重新检讨面对面会议的必要性,许多人因而发现,我们必须优先考虑成效而不是制造忙碌的假象。我们发现自己其实可以在这种情况下有效率地工作。希望在疫情过去后,这样的心态与做法会延续到新常态中(减少通勤等于让资源更具持续性!)

 

编者:对建筑环境业有抱负的年轻专业人士,你有什么忠告吗?

彦翔:每个项目都有新的东西可以学习,每个项目团队也都不一样。我们正进行着的每个项目也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因此我的建议是:专注于这个目标!在竣工阶段,我们肯定会有很多“故事”可说或“牢骚”可抱怨,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过程中不仅积累了经验。也收获了工作满足感。这也是确保我们行业能继续进步的过程,因为建筑环境的未来实际上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嘉文:首先,找到你做任何事的“什么”和“为什么”,让它们成为你的指南针指引你的建筑环境之旅。其次,注入热情并享受你所做的事情,你就会越做越好。第三,确保你的工作能给予你身心上的满足感,毕竟工作还得能应付生活开支!但如果我只能提一个建议,那么我会说,追寻你存在的价值,因为生命存在的意义是一股最强大的动力!今年是我在建筑环境业的第六年,我为自己的职业选择感到自豪。建筑环境业塑造了我们周围的世界,它赋予我们巨大的使命感和成就感,可以目睹以自己想象力和原创力得以修成正果。

 

此文由 CPG 编辑组提供